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60|回复: 0

华裔父母们难绕过的坎:和孩子们“斗法”

[复制链接]

46

主题

149

回帖

7

精华

中级会员

文林郎(从九品上)

积分
286
威望
104 点
资产
3455 金币
注册时间
2006-3-19
发表于 2006-7-23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裔父母们难绕过的坎:和孩子们“斗法”(ZT)
. B" I' _$ S' a+ V# Z3 G9 H7 e8 |% e- V
% i- O' E+ W# h5 v: i1 a- I环球华报
/ X: r' P% |, M' o0 X( B% t
! U) D% @* O4 U反了,反了。3 H8 F- P8 E% _( `

- N- F. ?4 R8 b( _9 \- s  不止一次听到华人移民父母们用强烈的情绪表达对自己孩子的不满。曾经编织的五彩梦碎了,原来制定的小蓝图毁了。在生存压力和理想搁浅的双重打击面前,华人移民父母承载着巨大的创痛。因为和接受新文化更迅速的子女相比,自己每天都在落后,而孩子们开始变得不那么好管教了。
, v& ?: `9 F: J2 L* O1 U$ t& l# H. {" c  G; B
  移民父母和他们子女之间的冲突,除了两代人的隔阂,还有父母的东方文化家长式教育和子女的西方文化朋友式互动关系的冲突。一切都让家长们无所适从。# y1 E) x2 x- I6 M0 o0 w, B, B

6 I; _8 I& z7 P+ }' ^# f  随着越来越多的移民选择定居加拿大,各种问题不断产生。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移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就大多数华人移民家庭而言,首要的问题似乎是要学会和自己的孩子“斗法”。
3 L4 W6 p; T5 ?5 }4 u" f+ u, @, p/ B
' d/ I8 R; b# m8 N: N1 ^" [2 Z6 V- K  乖乖女变成“造反派”
% G' q, D* N" X, v
! H- c- O/ `8 C  加拿大列治文的刘女士一提到自己的女儿就“悲从中来”,她和丈夫在大陆银行工作,爷爷那一辈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是有头有脸的角色,只是后来家道中落,自己从小想当“社交名媛”的梦想破灭了,在国家恢复高考后,她总算拉了个“牛尾巴”。然而,岁月催人老,眼看“美好的理想”已经实现无望,便把所有的“宝”全押在女儿身上,父母拟定了“宝宝成长十年计划”,准备聚合全部人力物力,打造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明日之星”。于是,女儿早早就丧失了“快乐的童年”,三岁练习钢琴、五岁背诵唐诗、七岁学习作画,用刘女士的话说:“贵族气质需要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一切必须从娃娃抓起。”女儿十分乖巧,很快就显现出对“琴棋书画”非凡的能力,参加市、区、校三级各项比赛屡次获奖。在即将进入中学的关键时刻,有高人指点必须到海外接受西方教育,才能“修成正果”。
  A4 k: w1 y  e" m7 n; \% X( C
( |. {0 Q. a, e) v' F% Q9 p  夫妻俩经过三年拼搏,终于在温哥华安了家。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来到加拿大后,女儿活脱脱完全变了一个人,她先是用阳奉阴违的方法变相“抗拒”练琴习画,接着又和各族裔孩子全面打成一片,爬山、滑冰、野炊每周的活动排得满满的。于是,在生活方式和未来志向方面的“大辩论”频频在母女间发生,最终演变成“大冲突”。女儿一改过去的乖顺,经常对父母怒目而视或声嘶力竭并多次发出“SOS”:如果再侵犯她的个人选择权,她将在18岁后寻求“个人独立”。她说:过去的生活已经受够了,我已经长大了。在女儿的“通牒”面前,刘女士和丈夫只能全部扯起了“白旗”。这种妥协,才换来家中暂时的平静。: n8 L8 s9 T% S) u8 _% C% b
3 ^# m* ?! Y6 N, p/ F, c; g: U
  “一失足成千古恨,女儿已经飞走了。”刘女士知道,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没有办法用人工方法去打造一个“贵族”,在加拿大就更不可能。最令她沮丧的是,女儿最近还谈了一个印度裔的男朋友,夫妻俩每天都在长嘘短叹中打发日子。“如果成了,也算是为中印关系做点贡献吧。”刘女士说这话的声音很低。4 F# T% @, x# M2 b, ?- g

; P9 ], X+ k8 i  这里的傍晚静悄悄
7 \1 [8 _  o6 O& w# j6 `
+ A  B4 s2 v! }: f  在温东维多利亚街上有一座非常普通的独立屋,开杂货店的肖先生一家已经在这里住了整整25年了,眼看着院子里的CEDAR树越长越高、孩子越长越大,自己也变的越来越老。但这段时间,肖老板和23岁小儿子的冲突全面“升级”。孩子是在加拿大出生的,为了让他多接受东方的文化熏陶,老肖从5岁开始就进行中文教育,让他感到欣喜的是,儿子悟性很高,到13岁的时候,中文的一般读写听能力都基本掌握,在一次温哥华中文比赛中,还以一篇《我家的乡情》获得三等奖。但19岁之后,肖老板发现孩子在悄悄地转变。先是在左边耳朵上扎了一个洞,挂上一只圆圆的金属环,过一阵子,又把自己头发全部染成中褐色,据说当年爱斯基摩人就是这种颜色。到了今年夏天,儿子又在自己右手臂上刺上了一条和蟒蛇非常相象的怪兽,就差在自己胸脯上贴上几根人造胸毛了。
8 @$ g1 \9 q9 s* w4 u9 b% g
) D( f) F* l: g1 M" z3 R  经过调查,儿子加入一个叫做“好猫三两只”的个性化小团伙,还打着“多元文化融合”的旗号。“呸,他还有脸把那破组织和多元文化挂勾呢。”肖老板忿忿地说。在训斥、警告、威胁全部没有用的情况下,肖老板便下了一道“家令”,如果不在7月底前将容貌“恢复原状”,将不再搭理小儿子。可儿子这会脾气倔,就是不让老父亲“台阶下”。于是,父子之间开展的“冷战”便登了场。
) W- ?0 C3 f/ I! Y4 s) o3 c8 h9 A$ W9 _9 a+ H
  原来家中其乐融融的气氛没有了。即便在客厅撞上,也不打招呼。别别扭扭的日子已经半个多月了,肖老板也觉得不是个办法。“咳,儿大不由爹啊!”肖老板这几天长叹一口,据说这几天连杂货店的买卖也没心思去做了。9 K* x  H8 u" X9 z' r# T

5 h* M' k1 T9 [4 |/ H7 H  父母都是纸老虎7 E" I9 Z$ f/ N4 f) A9 s

8 a) I/ e* ^9 @1 Y3 v) Q) S3 L' }* M0 \  来到加拿大,孩子的生活圈子多元了,见闻也丰富了,父母从小管孩子的那套已不管用了,在严峻的形势面前,父母或软或硬不断和孩子“斗争”,结果发现,大都不是他们的对手,“从失败走向失败”几乎成了父母亲必定要走的路,孩子也发现父母们全是纸老虎。% g. W" T2 {' r( j

( A; [5 i$ D1 V% E  素里从事面包生意的白先生给记者讲述的故事和华裔作家王伯庆在《我家有个小鬼子》中叙述的一段他和女儿的经历很相似。* S2 m( z  @+ y3 T
: ~* ?; p3 }! m8 X
  白先生到温哥华只有三年,早年曾经在大陆当过侦察兵。15岁的女儿来到温哥华后,刚开始一切如常。但自从去年底发现孩子老是在家鬼鬼祟祟接听电话之后,老白就觉得问题严重。“早恋”这两个字一直在脑海盘旋。他担心孩子遇上一个叫大卫或汤姆的小坏蛋,忘记了跟老爸的信誓旦旦:18岁以后才约会。他不能坐视不管,但在真相没有水落石出之前,又不能轻易“打草惊蛇”。老白先让来探亲的母亲了解“敌情”,几天下来,有点线索,可是女儿“鬼”着呢,她发现“阶级斗争新动向”后,也不作声,却对奶奶采取“怀柔政策”,和奶奶逛街、与奶奶聊天,没几天奶奶就把老白给出卖了。
8 K* U* s* ^  e& G
7 x) \& u6 g0 L& K6 _" R% O* O- s9 r9 |  没办法,只能和老婆商量,但她积极性不高,几次枕边动员,动之以情、晓之于理,才答应勉强一试。老白改变原来的策略,要求老婆抓住机会对她进行“人生、理想”的传、帮、带工作。但女儿态度不好,经常和妈妈辩论,做母亲的一急,不懂“地下工作”的常识,又把老白“端”了出来,老白被女儿恶批为“侵犯个人阴私”的小丑,而且是“累犯”,在家中声名狼藉。这段时间,还处于女儿的“以观后效”的考察期内。- R2 r3 x, H/ M  L/ {. K" B

# Y3 ?' l2 X" F. R  “过早暴露了目标,这是军中大忌。”老白一边包着大肉包一边分析道。
. P4 y6 W% X2 {- a$ g6 ~' u
) |% D: ~+ d: o$ h3 X* E. P% l  “孩子逆反”是个伪命题
  F+ Y' A! A. G9 e& S- N6 l7 ?* G
  “叛逆期对孩子而言是不大精准的表述,它是相较于家长原有的思维而言的,其实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当父母的愿意放下身段,练习倾听子女内心的需求开始终将可以享受到子女互动的美妙经验。”“中侨互助会”创会会长、在香港和温哥华从事教育工作长达30年的前市议员叶吴美琪这样认为。她说:做父母的心态非常重要,孩子一直“很乖”也未必是好事。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东西不同文化的契合点,要辅导孩子进行选择,而不是代替他操作。8 g8 b- k8 H+ M' g
6 I3 D( m; K6 ?
  叶吴美琪女士以她的经验为例子认为,目前家长和孩子之间发生的一些状况,主要还是“沟通”的问题,其次是家长如何“继续进步”的问题。她强调,做家长的必须和孩子的老师建立联系,要将自己的想法让老师明白,然后实现“本土化”,这样就会有很好的效果。既然在西方,就不能沿用过于刻板和传统的方法。
2 j/ G) u. B  d2 T6 |9 L; x
4 T3 A2 F7 h/ W  和孩子相处的艺术并不高深
4 m; {, Q3 s7 a1 c- Y% W. s5 k3 e" S6 M7 Y, Z2 m
  加拿大“华人情绪健康互助会”会长陈雅立认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冲突说到底还是情绪上的互相不对称。她分析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经历了长期的申请排队轮候后踏上加国土地的中国移民们,大多已年过三十,曾经拥有的种种梦想或设想在加拿大冰冷的就业市场面前化为乌有。原先光茫四射的满腹才学和全身技能被语言的弱势大打折扣,中年的移民朋友们把饱含期望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自己年幼的儿女,未酬的壮志看来只能在第二代上实现了。多年潜移默化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影响,诸如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在异国他乡的现实世界中令中年的移民朋友体会犹深。而许多原来对西方教育寄予过高期望但又未真正了解其教育理念的家长们,对现实的加拿大中小学公立教育的过于简单宽松也颇感失望,他们认为,在这种教育体制下长大的孩子,上进心不够强,基础知识薄弱,难以应付大学及成人后激烈竞争的社会。为弥补种种遗憾和不足,家长们费尽心思,想出种种招术去达成孩子在学业及爱好上的全面、多能、专深与卓异。久而久之,在加国这块土地上,慢慢滋长了与以往英法传统炯然不同的华裔教育文化现象,构成了加拿大教育市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 ^% w2 I" P( U) |/ h+ x
' h( \/ P( Y% D# N9 }5 R8 B% F陈会长所领导的互助会到今年已经十多年了,她觉得情绪从思想上来,而思想影响行为。他希望移民家长要从五点上下功夫。首先要保持平等的关系,要学会和孩子交朋友;其次要学会倾听,不要似听非听;第三要用尊重的语气而不是教训的语气和孩子交换意见。第四 自己要做出好榜样。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青少年一般都是根据别人的行为而不是根据言词来学习和评价别人的,当然也包括评价自己的父母在内。第五对任何事都要保持冷静,避免做出过分的反应。
- S# x! g3 K6 \6 Y+ f
% n1 b  d/ g- {  x* G; p  “对抗”并非必然发生
- \( _! t2 y$ |$ a+ S: l
5 w# E) A8 I! ?1 L% o6 |' t0 b  同样是移民家庭,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间一直是处在“歌舞升平”阶段,SFU学习传播的二年级学生陈敏诗认为:良好的家庭气氛和宽松的成长环境,使她不光和自己的父母也和周边的许多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 B& M6 X8 {$ A! S% ?  a* Z3 Q- o5 C$ }, I9 L) ?5 Q$ ^' X
  出生在加拿大的陈敏诗在谈到怎样看待加拿大教育对一个华人的影响时,表示她无法作出判断,因为她对两者之间无法有比较清晰的比较。不过,她认为,自己家庭中良好的气氛,使她养成了包容、内敛的个性,在业余时间,她喜欢旅行和围棋,还喜欢做义工。
2 M) X' A" m4 r6 M8 ~
% H9 d4 X5 [8 v( q  温哥华资深集邮家陈瑞召也认为,第二代融入主流是必然的,在这个过程中,关键要看他的父母是不是真正将中华文化的精髓传递给他们。陈敏诗的母亲也表示,自己常常把自己的生活心得和自己的孩子分享,同是也把华人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她们。因此,“对抗”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在公园前... ...
加拿大伦敦中文黄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Archiver|加拿大伦敦华人网

GMT-4, 2025-4-11 13: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