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伦敦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84|回复: 0

慧商何来

[复制链接]

244

主题

849

帖子

24

精华

超级版主

宣德郎(正七品下)

Rank: 8Rank: 8

积分
1168
威望
283 点
资产
4462724 金币
注册时间
2006-2-3
发表于 2006-8-20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慧商何来& p7 r$ ^: B" Q# i1 x

; U6 u  B6 `% a4 P* @2 ^  既然大家进入社会后无法靠智商获得比较优势,那么,人们是靠什么最终拉开差距的呢?有人也许会说,是靠运气,靠人际关系,靠个人魅力,而我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靠头脑。而必须提醒读者的是,这里提到的头脑绝对不是
2 B  t& f* J9 @1 Y! c指智商,而是指慧商。
! r! v  X% O5 t  W: y/ X0 Q( h- h9 V, ^! R. B
  上文提到,慧商标志着一个人的智慧程度。一个人的智慧由思考力和真知识组成。思考力又可以细分为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等。
) D$ \! P" c4 h2 }1 n& I' z
5 C/ N3 c% E6 v. Q% b" @6 Y  人的智慧从哪里来呢?不是看谁天生脑子快,而是靠后天的思考、学习和实践。思考与知识结合,就有可能创造出新思想、新发明、新产品。当然,如果没有知识做基础,创造力也无从谈起。
+ m! x3 l8 c& S6 J) g$ U8 g+ _+ k7 V3 ^0 c& ~8 \
  独立思考能力解析8 v5 u- D# E+ b- F+ i* P+ ~+ x
1 u3 n+ v6 F% \/ O+ n; B
  独立思考能力就是我们用自己的大脑考虑问题的能力,是智慧的源泉。不得不承认,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独立思考能力是有很大差距的。比如中华民族,虽然智商不低,但独立思考能力比较差。我们用大脑创造出来的财富是远远落后于西方民族的。这个问题谁也不要抬杠,也不要拿祖宗的四大发明来遮羞。你看看周围,用的、玩的、看的,有几样不是西方人发明的呢?
3 \; F$ z. y5 ^5 d$ L
/ n6 L4 M& A3 j' T( S  独立思考能力有三要素:第一是慧根,第二是自由支配大脑的能力,第三是思考方法。" L/ `) }% T" y& d7 y5 I

- D0 j+ D" \- A  慧根
) A1 j6 u" t; f7 \# t2 j2 ^& U- ~( E
  慧根是佛教里的概念,这里借用一下。在这里,慧根是指酷爱思考的天性。这里说的“思考”,当然是指那种认真和深刻的思考,比如人生啦,宇宙啦,自然啦,社会啦,政治啦,经济啦等等,杨振宁说过,应该“经常思考最根本的问题”,才有望在科学上有所建树。杨振宁所说的最根本问题,就需要非常认真而深刻的思考。( T- U0 C( B) I$ ]
2 _, O% @8 y7 b5 t! i9 m
  而且这种对于认真而深刻思考的喜爱还得加上一个程度,就是酷爱,酷爱思考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呢?他们是一群以思考为人生最大目的的人。如果不能自由思考,他们简直会痛不欲生。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生的最终目的不是生存,而在于思考和觉悟的程度。王小波可谓这句话的身体力行者,他在《思维的乐趣》一文里写到:5 {: c1 ]- d- f2 S. O% W
: O' T8 z6 s9 j, m0 C- e' v
  插队的生活是艰苦的,吃不饱,水土不服,很多人得了病,但是最大的痛苦是没有书看,倘若可看的书很多的话,《变形记》也不会这样悲惨地消失了。除此之外,还得不到思想的乐趣。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经历: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当时我是个年轻人,但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9 P! N0 L1 g( D  P4 }8 W3 U1 @1 X
3 p; |6 V8 l) x. J0 ?, R% E6 |( L  我认为自己体验到最大快乐的时期是初进大学时,因为科学对我来说是新奇的,而且它总是逻辑完备,无懈可击,这是这个平凡的尘世上罕见的东西。与此同时,也得以了解先辈科学家的杰出智力。这就如和一位高明的棋手下棋,虽然自己总被击败,但也有机会领略妙招。在我的同学里,凡和我同等年龄、有同等经历的人,也和我有同样的体验。某些单调机械的行为,比如吃、排泄、性交,也能带来快感,但因为过于简单,不能和这样的快乐相比。6 p+ l# V& e# Q: e& y  R2 U
7 x* J+ V0 t' [# b' p; N5 |
  对于一个爱思考的人来说,一件“比死亡更可怕的事”就是,没有提供“思想乐趣”的书来读。0 Z# V$ w4 o: _, o  H/ d/ l

, @) `- U! S& O5 |6 ~9 N  正因为有慧根的人酷爱思考,也就是爱动脑筋,所以他绝对不会认为思考是一件苦差事,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相反,如果有谁限制了他的思考活动,那就是剥夺了他人生最大的快乐,你说他能不痛苦吗?2 s0 D! G/ D& R7 m8 s6 ?
- X- ^. `+ Q' B* |( ]" y
  为什么这种人天生就酷爱思考呢?这应该跟基因有关,跟性格、大脑构造有关。这种人,除了睡觉之外,他们的大脑就像永动机一样,会一刻不停的运转。
' @8 ~+ o) `/ ~+ y& H+ B8 i- \  u# V& r- O
  经济学家凯恩斯有一句名言,“杰文斯看到壶开了,高兴得像个孩子似地叫了起来;马歇尔也看见壶开了,却悄悄地坐下来造了一部蒸汽机。”这句话里提到的马歇尔便是一个有慧根的人,旁人认为司空见惯的事物,他却认为这里面有值得思考的内容。7 {- n: X: V$ D- |* v. z0 z2 Z
4 p! |% o. ?; ^* H4 {
  再如牛顿15岁的时候从中学退学,只好回家种田,成了一名地道的农夫。但是,这个农夫跟通常的农夫是不一样的。人们经常看到他在田野里呆呆地站着,若有所思,或埋头在小本上急速地写什么。发呆是有慧根的一个标志。发呆的原因就是这个人的大脑始终在不停地转动,不停地思考。如果哪位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特别喜欢发呆,不喜欢琐事,那么祝贺你,你的孩子极有可能是一个有慧根的人。* P1 X; ^3 v9 @3 c7 F9 F9 Z! H

& U  ^( Y4 M9 B5 v  又如爱迪生从小体弱,看起来并不聪明。可是他是一个有慧根的人,脑子在不停的运转。比如他看到母鸡会孵出小鸡,就问:为什么母鸡能孵出小鸡而人不能呢?看到老师在黑板上写下“2+2=4”,他就问:“2加2为什么等于4?”
" T; x2 ~8 h& Z* |7 P, h* h3 w
  在现实生活中,有慧根的人数量是极为稀少的,根据我对周围人的观察,数量应该在千分之一以下。也就是说,有慧根的人可以说是千里挑一。) v; ]7 p4 ^/ q7 t) r; d
9 v! `7 t" n' ]8 J) ^# y7 n& r- N
  大多数人虽然从大脑机能上讲有能力去思考复杂、抽象、深刻的问题,但是他们的遗传基因里并没有爱思考这样的密码,所以他们根本就不会爱上思考,反而会认为思考是件苦差事。
6 Y% a/ X4 J3 @, R6 L8 u3 Z$ o) q8 |' A7 \+ E2 g" Y
  有慧根的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很受歧视的。在农业社会里,他们往往会被视作懒惰、无用、不务正业。而在宗教社会里,他们往往被看作异端、怪物,甚至被烧死。有慧根的人真正扬眉吐气是在知识社会里。这种社会主要靠大脑而不是双手来创造财富,所以他们得到了空前的重视。现在,各个国家都在嚷嚷着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我们国家也开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X. c& V% c4 u1 B5 j- H
( V  q  n, q$ K
  没有慧根的人不会把思考当成乐趣,对他们来说,思考不仅不是乐趣,而且是一种极其惹人厌恶的体力活。所幸,他们可以找到工具来代替他们思考,比如书本,老师等等,他们只需把现成的知识记住即可。0 O7 H$ K  Z- ]- [$ F- m
7 H' n7 P+ E* n' m7 {7 P% d* U
  这类人虽然并不“酷爱思考”,但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只是他们进行的思考往往随便和粗浅而已。比如想到哪个商店能买到便宜货啦,怎么拿高分啦,怎么跟上司处好关系啦等等。除非有外力强迫或者利益诱惑,他们不会进行深刻、复杂的思考。所以这类学生对那些超出考试范围的知识、事物,根本提不起兴趣去思考。我在北大读书的时候便见到很多这样的人,你要跟他谈考试范围里的事情,他简直聪明绝顶,可遇到考试范围之外的知识,他无知得就像婴儿。& \& g9 {& F1 i) s! B

# c' U- Y0 u% u  “慧根”这玩意儿到底能不能培养呢?能不能通过教育、引导,让一个天生没有慧根的人爱上思考呢?我觉得这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就如让一个爱思考的人爱上逛服装店那样艰难。
; j) G5 n( g& {& q
1 [; i. q- Z: D  有一种促进思考的方法是,给一个不爱思考的人巨大的物质诱惑。其实现在的高考就是这样的,有的老师讲,“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就是巨大的诱惑,可以让很多人被迫开动脑筋去思考。但是,高考一结束,这些人的懒惰又开始了。所以归根结底,他们会成为好下属、螺丝钉,他们也能在呆板的考试中出类拔萃,但是,你永远不要指望他们会有创造力,会成为思想家、艺术家和发明家。+ Q/ R& b/ h6 l6 g
. f4 p. n, \1 ^7 X! k( m8 ?
  所以我们现在可以弄明白这个事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力上的天才(除体育、音乐、表演等),其实跟智商的关系不大,主要是要有这种“慧根”。有“慧根”是成为天才的基础。我们知道,很多按照智商选拔学生的大学少年班都以失败告终,很多智商很高的神童最终都泯然众人矣,为什么呢?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弄明白:天才是要有慧根的。
7 I$ }, ]0 Q( y
; L2 L. G# l( j7 }3 [- ^  自由支配大脑的能力- |, O# h# O9 M/ s+ e0 }# A- c
/ }; x$ _( I4 z5 l% u
  一个人有了“慧根”,并非意味着他就具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某种意义上说,“慧根”为独立思考提供了动力,而且是效能极大的核动力。不过,正如一个武功高强的人被捆住了手脚也难有作为一样,人的大脑要进行独立思考必须得有可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可以说是独立思考的外部环境。
$ {  S1 |( h  a# c4 r3 G
8 M, w9 X% q, \( E7 N  \5 K+ p. i7 q  很多人的可悲之处,便是即使有“慧根”,有思考生命、宇宙与社会的强烈愿望,却由于功课繁忙,工作繁忙,或者环境所迫,根本无暇去独立思考。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生存是第一位的,为了生存,思考的乐趣往往会被牺牲掉。0 Q5 w. N# r- }) z' h2 l
$ }2 [( {" ?/ }- M
  比如为了生存,王小波只好去下乡插队,去忍受无书可读,无法享受思考乐趣的痛苦。而众多有慧根的学生为了读大学,被迫坐在课堂上听老师乏味的讲课。如果一个人的大脑根本就不能供自己自由支配,他也就根本无从独立思考。
) Z6 }* V. o0 {1 D3 }7 u  G: B9 h( K7 o0 N
  我写过一篇《大脑争夺战》的文章,说的就是这种悲惨的景况。$ {' n) j; U# ]5 o
5 R6 M$ f4 h" z- J, @
  从我学会发呆想事起,我的大脑就被人接管了。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最快乐的一件事就是写作文,因为只有这个时候,我才稍稍可以让自己的大脑自由活动一下。而剩下的时间,就是做无聊的算术题并对一些垃圾文章做无穷无尽的结构分析。六年级的时候,我实在抑制不住发狂的想像,便在上课的时候,偷偷写一些武侠、流浪题材的小说。
) _! K. Y# k6 [# t: C
. v  y* a! K8 h9 H3 |) B2 J  进了中学,小学时写的什么武侠小说,流浪汉小说统统收藏起来,开始研究议论文的模板以及高分秘诀。我知道这个时候,我的脑袋已经被冥冥中的某个阅卷老师接管。然后,物理化学这样的洪水猛兽来了,我清楚记得化学老师对我的央求,“你及格一次吧”。可是,对我这样一个铁了心要当作家的人来说,那堆化学符号百分之百属于浪费时间。我也记得物理老师对我的威胁,“你再不做作业,肯定考不上大学”。好在后来分了文理班,老师与我落了个皆大欢喜。
3 I% D% T  V  }6 c) E* n3 s( S2 j' z  P
  大学跟中学并无本质区别,一群乏味的老师讲一些乏味的课程,而且对点名乐此不疲。课堂之外,又是没完没了的英语,考级等等。留给自己发呆的时间实在有限。我清楚记得有一门世界上最尖端的学问叫“汉语音韵学”,这门课世界上只有不超过20人在研究,倒霉的是,我们系就有这样一位德高望众的前辈,连系主任都让他三分。所以他的课年年是必修。我在他的课上补足了所有午觉,而他,则不动声色的在我的分数上渲泄一把。
( b& R6 h! t3 x5 ?$ y, n! {, U* a
  终于工作了。我的第一个工作是一家地方电视台,在这里,我的大脑又被台里、市里的领导们接管,每天写一些诸如“市委X书记指出”这样狗屁不通的文字。采访完毕,像猪一样的被赶上餐桌,喝得有些酩酊之后,又像猪一样被拉进卡拉OK厅,跟着一群乱七八糟的人一起哼哼……
+ B2 v, T6 ~3 A, t/ I/ E; f$ H6 ~1 B0 f" s* k( h( I
  后来回到北京,为各种背景的电视机构服务,此时,脑袋又被老板以及各个有审片资格的领导接管。每天写的东西,经常让我有呕吐的冲动。5 H4 J* ]0 _6 ^, T. A

$ w+ d6 e: j7 `% ~  说起来很可悲,我竟然为这样一个简单的、能够尽情地发呆、尽兴地胡思乱想、自己支配自己大脑的自由奋斗了好多年。而更可悲的是,在今后的岁月里,我的大脑注定还会经常为别人所支配;我想如果此时,老马(注:马克思)乘时光机而来,他肯定会对我说,兄弟,你正是我150年前描述的,被病态社会异化的可怜虫。) a6 D' k" M+ v* h( C/ y) I

5 d+ f" g* K: c1 W. N* ^  想想我们的父辈,情况比我们更糟。他们的大脑被大大小小的领导们所接管,他们不知要比我们这代人痛苦多少倍。在《思维的乐趣》这篇杂文中,王小波记述了其父的这种命运。
. U: Z6 U3 x6 j1 \! W9 c6 d) e- ]% e. E8 U1 e# [0 t
  谈到思维的乐趣,我就想到了父亲的遭遇。父亲是一位哲学教授,在五六十年代从事思维史的研究。在老年时,他告诉我一生的学术经历,就如一部恐怖电影。每当他企图立论时,总要在大一统的官方思想体系里找自己的位置,就如一只老母鸡要在一个大搬家的宅院里找地方孵蛋一样。结果他虽然热爱科学而且很努力,在一生中却没有得到思维的乐趣,只收获了无数的恐慌。他一生的探索,只剩下了一些断壁残垣,收到一本名为《逻辑探索》的书里,在他身后出版。众所周知,他那一辈的学人,一辈子能留下一本书就不错。这正是因为在那些年代,有人想把中国人的思想搞得彻底无味。我们这个国家里,只有很少的人会觉得思想会有乐趣,却有很多的人感受过思想带来的恐慌,所以现在还有很多人以为,思想的味道就该是这样的。1 y  Q6 L: U* G' P* Z

* N+ ~9 v$ X6 [! U  虽然我们的境遇比父辈们已经改善许多,但是,一种意识形态退出历史舞台,另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又占据了我们的大脑。这个新的意识形态就是功利———包括考试、赚钱、成功等等。有一位哲学家朋友说我们这帮年轻人要经历三次异化。第一次是高考,第二次是事业、成功,第三次是恋爱。异化的结果就是我们的大脑被人接管,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空间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而一个个的家长们,对我们的遭遇是完全不会同情的,他们巴不得我们成为不会独立思考的机器,成为“书呆子”。对此,俞敏洪校长有一番精彩论述:
! C' x- T+ v9 j) n" @
- x# E7 O2 W; d  从古到今,中国的教育体系传递出了一种强大的信息,只要读书就能有出息,只要读书就能当官,只要考上大学就是有本领,只要能出国就是最大的成功,至于说信仰、道德、懂不懂事都无所谓,只要孩子们听话,好好读书就行,最后读书读得越傻越好。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孩子们一方面没有学会懂事,另一方面又被各种考试制度所挤压,最后即使成了人才,也变成了没用的人才或畸形的人才。* d" d: r/ F9 A3 g

& X7 ]6 F* P- M& z$ r+ q  可以说,俞敏洪校长所言正是我所经历的16年教育的写照,那么,既然我们从来没有时间用自己的大脑进行思考,既然我们一个个最终都成了傻子,我们广博的知识从哪里来?我们自己的思维体系从哪里来?我们的智慧从哪里来?我们的创造性思考从哪里来?我们的才艺从哪里来?我们的真本事从哪里来?我们的个人魅力从哪里来?
4 W) @( B  x# \. ~+ q5 Y; s3 Q' I* {9 @/ Y$ l" s
  有一位国家领导人这样说过:“综观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现和发明,都是产生于风华正茂、思维最敏捷的青年时期。这是一条普遍性的规律。”“人的思维创造活动的最好年龄,一般是20几岁到30几岁。”
% p4 r8 t' f3 u/ n# l6 ~! j
, a! h8 z) f+ x% p" Z. @8 |  看看这种说法,我们是不是会不寒而栗?自己盘算一下,我们在30岁前都干什么了?, m/ [; I& a9 [' B& C
; J# Z. I$ n- f6 \+ X9 s
  一位网友对我们的成长模式进行了如下总结:
  m! e6 Y. N9 _( S" q
5 L' h* p% |- F& q  W! A  怀孕、出生,自然现象,也许有城里人所谓的胎教;
% z- M1 t8 ?+ H9 H6 [* e4 R& Q0 X. v( ^1 x
  幼儿园前,听妈妈、爸爸、姥姥、姥爷、奶奶、爷爷……的话,做乖娃娃;3 Z6 N  D8 A7 m! E
: o4 H9 o9 C5 r1 |
  上幼儿园,听阿姨、妈妈、爸爸、姥姥、姥爷、奶奶、爷爷……的话,做好娃娃;- x- A4 s% x! N! q

# [6 t0 {  n1 ^  A1 }2 l5 W  上小学,听老师、妈妈、爸爸、姥姥、姥爷、奶奶、爷爷……的话,做好学生;" R6 e: _* H. h& L

9 w% @- U) q; \8 P, B3 j  上初中,听校长、老师、妈妈、爸爸、姥姥、姥爷、奶奶、爷爷……的话,做好学生(自己已有一些关于世界的看法,与教育者想法不一致);5 E0 I4 ?/ F% ^

4 w; _7 y5 O. c+ J  a5 l' O  上高中,听政府、校长、老师、妈妈、爸爸……的话,做好学生,(自己已有一些关于世界的观点,与教育者产生冲突,迫于压力藏而不露);
% O& r; c' `* R0 e/ M( h
* \- _! j9 _5 b, S9 K/ y- z  上大学,听政府、校长、班主任、老师……的话、做好学生(自己已形成世界观,你说你的我想我的,形成双面人);7 D. D1 b1 z3 U. n
; h9 m) w+ u1 O# H6 e
  工作,听政府、各级领导……的话、做好下属(以双面人面对社会);
, X/ {1 X9 U. \& v1 W: v3 U5 ^/ C0 d, {! d: B$ Z7 Q* b+ ~
  此时,人已到了25岁左右,基本定型。' w2 F/ W/ G( L
3 B. m; |! \! @' S" F! y
  孩子们就这样被按部就班,按照标准培养出来了,可为什么就没有诸如“创造力”、“想像力”、“艺术素养”之类的素质呢?而更令人感到矛盾和困惑的是:我们的孩子成人之前要求一切听话;而成人之后,却要求创造力……, K$ {. e9 h1 C5 F0 T4 ]

( Y4 f- M4 R! _! K% K" L( Y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大脑都不能掌握,纵使是天才又有什么用?
* R3 a) L/ C1 G) _
2 c* j0 Y/ E6 V, k4 L  创造力解析; I: }5 i3 m$ d! x2 F6 D2 l

/ `" T" O" U& o$ j! g- T( s  创造力是好东西。著《时间简史》一书的著名物理学家霍金说过:“如果你从事科学事业,你必须有创造力,否则你只是重复无聊的方程式,你永远也发现不了新东西”。
+ w! P; v5 ~9 I1 a+ v! s
0 n+ n# l. K+ s: E  那么,创造力究竟为何物呢?$ w$ T3 o9 Y; ?) g

% J) K2 e/ z, S  简单说来,创造力是一种思维能力,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思想、新事物的能力。这种能力除了需要想像力外,还需要知识的辅助,所以创造力其实不是一种单一能力,而是集合多种能力的表现。
( [$ a$ c* X3 \) ~2 A& b& V2 i9 s3 |/ n! a: u3 x: \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智力或称智商并非创造力的惟一决定因素。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中国人号称地球上智商最高的生物,可绝大多数新思想、新发明、新知识都不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的。
, z* w' r$ F+ N; `# @1 N
2 y& u2 S, [: e  为什么智商高的中国人创造力不行呢?难道创造力不是从大脑中产生的吗?
+ C4 H' ]* A, ^- ?. f2 {' T0 h7 r, _9 {% J6 f
  我觉得关键原因是“创造”不仅要“创”,还要“造”,中国人的想像力并不差,看看《西游记》吧,跟它比起来,《哈里·波特》就是小儿科。而那些极富想像力、花样百出的各式迷信,中国人可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可惜的是,“创造”并非仅指天马行空、漫无边际的想法、创意,而是更强调“造”这个能力。事实上,我们中国人缺的就是这种把想法“造”出来的能力。* m. ~+ B! ~6 L9 h
  a: E/ }' `* I/ O8 o
  为什么会缺乏这种“造”的能力呢?可能跟我们的思维工具———语言有关,跟我们的思维方式———强调直觉缺乏逻辑有关,跟我们的文化———缺乏科学精神与哲学传统有关,跟我们的社会———封建专制有关。甚至有人提出跟地理、气候、食物有关等等。" ]6 r/ P8 @7 k6 @

, Z: [( s6 K1 C* X. ]8 j* J) |  学者黎鸣从历史根源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人为何缺少创造力。他说,“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深远的儒家、道家、法家以及后来的佛家都是愚民的,中国的历史传统就是一个愚民的历史传统,中国的历史其实就是一个不要人聪明的历史,是为集权专制障目的历史,所谓君要民愚民不得不愚,所以中国人今天的愚蠢就是官造成的,就是集权专制造成的;从社会现实来看,你的耳朵所听到的,你的眼睛所看到的并不能使你聪明,你明明眼睛看到的是鹿,他要指鹿为马,你明明耳朵听到的是悲惨的声音,他偏要歌功颂德。”# h6 o0 p3 X5 F* W# }
" \/ w) n; O0 K5 ~9 K! T; F# o6 t' v
  好在这样完全压抑创造的社会已经渐行渐远。我们的社会越来越自由,供人们独立思考、发挥创造力的空间越来越大。我们看到,一旦在社会、文化等方面获得足够的空间,中国人创造力是惊人的。看看李安、吴宇森、徐克这样的大导演,杨振宁、李政道这样的大科学家吧。; j+ B9 v% [7 ~: ?

. j/ r9 ^# m# q5 e: l3 `  所以,决定创造力的不仅仅是右脑发达不发达的问题,也不是小时候给大脑多少刺激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社会环境问题,是教育问题。知道这个道理有什么好处呢?就是能够对创造力这东西有个正确认识———中国人创造能力的低下并非由于大脑功能不足,而是由于种种后天的因素。  ~  }! b; ]' n

2 B& X- L4 G- G0 Z# _  想像力丰富仅仅是创造力的基本条件之一。要想把想像力转化为创造力,使想像中的东西变成新思想、新产品、新事物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还需要一些条件去实现它。这个条件包括知识、思维方法以及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 [0 b0 M$ D+ J4 M' }5 Q
  R' [- r. N7 ?  真知识解析
8 b" U3 f7 b  [! u& ?) P* @, g( G1 i( R0 \  F0 J
  我这里所说的真知识不单指那种与假相对的真知识,而是指真正有用的知识。什么是真正有用的知识呢?首先,喜欢学的知识是有用的知识。求知是人的本能,纵使没有任何考试存在,我们也会自觉地去猎取这些知识。其次,对个人发展有用的知识是真知识。而知识有用的一个前提,就是这种知识一定不能是“假”的,如果是假的知识,那肯定是没用的知识。第三,经过大脑思考而不是经过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爱因斯坦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知识,才能为我所用。
) D3 B( I& W, c; r1 S0 f" E1 W' l* v
  不容否认,我们在中学和大学里的确学了很多真知识,也就是有用的知识。但是,很多人忘记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效率的问题。我们现在读书并不是到哪里上班赚钱,而是一种投资,不仅要花钱,还要花时间,我们投资的目的就是想学到对个人发展有用的知识。既然是投资,我们就要考虑到投资回报的问题。回顾一下我们求学的过程,说实话,我认为我们绝对做了一件亏本的买卖。我们付出的过多,而所得太少了。: t7 W/ R- B# K

9 e# F" ?9 b# U5 \2 X$ S  以数学为例。数学有3个用处:一是知识,二是智力体操,三是思想。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数学是基础,多花心思并无不当。可对于文科生呢?我觉得学数学最大的用处除了学会基本的运算知识外,就是领悟数学思想,养成科学思考的习惯。比如,我们可以在解题过程中领悟归纳、演绎、归谬、反证等思考问题的方法。/ @# O- k, z1 p& d  Z
" D- B9 u& H0 u% V8 i* N
  可我们为了这些有用的知识花了多长时间学数学呢?12年!在这12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在反复记忆那些公式、定理等等,反复进行智力体操。可是,我为什么靠数学来锻炼智力呢?我去下棋好不好?那玩意儿不比做数学题需要动脑筋?
4 `, X: D4 c; t+ H- |( y! L+ w6 \8 j9 b" u0 f' j
  目前中小学的数学教育就是智商迷信的产物。根本就没有弄清楚智商和慧商的区别。文科生学数学关键是提高慧商,关键是用数学引导大家养成科学思考问题的习惯。现在的数学教育则本末倒置。把智力体操和知识灌输当成了学数学的目的。所以,我们大把大把宝贵的时间被浪费掉了。看看刘亦婷吧,一个文科生为了提高竞争力竟然要参加什么“奥数”班,在这种情况下,她还能有什么时间去娱乐、去体育、去挖掘特长呢?& `) Y9 t# u& n# S- s2 W

) l7 A( D# h2 j2 F% v; i  学生大量的时间都浪费掉了。无用的知识和低效的智力训练挤占了我们娱乐、体育、交友的时间,让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令人惊诧的是,我们依然没有变聪明,没有变得有智慧,仍然没有创造力。现在是市场经济了,什么都要讲投入产出吧,为什么我们投入这么多所得会如此之少呢? 因为在学校里真正能使我们聪明起来的慧商教育几乎是空白。不教你逻辑,不教你如何正确思考问题,不教你真正跟社会实际贴近的有用知识,不让你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学知识,不给你创造机会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不给你时间和空间去独立思考,不给你质疑的机会,不给你发挥创造力的时间和空间。+ X! L% i( b# U1 u8 {" u& h

+ K/ ^- t2 d' O! U" y6 D9 {5 [) x. d8 v/ ~  小结:
2 w* R9 i+ Z' E8 G, l& c4 j8 y
  让人羡慕又让人欣喜的是,眼下,慧商教育被漠视的局面正在逐渐得到改观。教育部门提出的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策略,提出的新课程标准,可以说是素质教育在智商和慧商教育方面的深化和细化。素质教育的目标更明确了,可操作性更强了,这都可以归功于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引入。我相信,随着研究性学习在我国中小学校的普及,将会极大地提高我国中小学生的慧商水平。6 _) Y7 I% }, F+ k* Y5 i% P

0 g& A- Q, i0 T7 ?  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很多家长对研究性学习是有疑虑的,因为他们担心,搞研究对于提高一个人的考试成绩没啥帮助,而且,有些家长认为一些教师自己的研究能力都有限,能指望他教出像样的研究素质吗?这些顾虑固然有道理,但问题是,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一个人如果没有研究能力,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便是读了大学又能怎样?如今,读大学,即便是读名牌大学,甚至留学海外,也并不意味着能够获得人生的成功。“北大废物”和“海待”的出现不就是这种现实的写照吗?. t6 U) N4 p+ T9 ]" p. D2 W4 \
6 ]8 a7 {, A6 h0 g& ?5 q+ X
  其实,对于今天的家长和学生来说,已经别无选择。
古人曰:忠、孝、义、勇、信、德、诚、容、仁一种语言的空间分布是衡量一个文化集团命运的尺子。如果该文化集团兴旺发达,则其使用的语言就会在地理范围上不断扩大,反之,则会缩小,甚至终于灭绝。
加拿大伦敦中文黄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加拿大伦敦华人网

GMT-4, 2024-6-3 02: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